1、“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”的“故”是原来的意思。
【资料图】
2、这句话出自清代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》中节选篇章(狼三则)原文如下:一屠晚归,担中肉尽,止有剩骨。
3、途中两狼,缀行甚远。
4、屠惧,投以骨。
5、一狼得骨止,一狼仍从。
6、复投之,后狼止而前狼又至。
7、骨已尽矣,而两狼之并驱如故。
8、屠大窘,恐前后受其敌。
9、顾野有麦场,场主积薪其中,苫蔽成丘。
10、屠乃奔倚其下,弛担持刀。
11、狼不敢前,眈眈相向。
12、少时,一狼径去,其一犬坐于前。
13、久之,目似瞑,意暇甚。
14、屠暴起,以刀劈狼首,又数刀毙之。
15、方欲行,转视积薪后,一狼洞其中,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。
16、身已半入,止露尻尾。
17、屠自后断其股,亦毙之。
18、乃悟前狼假寐,盖以诱敌。
19、狼亦黠矣,而顷刻两毙,禽兽之变诈几何哉?止增笑耳。
20、白话译文:一个屠户傍晚回来,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,只剩下骨头。
21、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,紧跟着(他)走了很远。
22、屠户感到害怕,把骨头扔给狼。
23、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,另一只狼仍然跟从。
24、屠户再次扔骨头,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,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。
25、骨头已经没有了,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。
26、屠户感到处境危急,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。
27、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,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,覆盖成小山似的。
28、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,卸下担子拿起屠刀。
29、两只狼不敢上前,瞪眼朝着屠户。
30、一会儿,一只狼径直走开了,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。
31、过了一会儿,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,神情悠闲得很。
32、屠户突然跳起来,用刀砍狼的头,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。
33、他刚刚想离开,转身看柴草堆后面,另一只狼正在挖洞,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。
34、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,只露出屁股和尾巴。
35、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,这只狼也被杀死了。
36、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,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。
37、狼也是狡猾的,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,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!只是增加笑料罢了。
38、扩展资料:创作背景:一是采用传奇的方法来志怪。
39、传统的志怪小说,大抵叙述鬼神怪异之事,篇幅短小又仅“粗陈梗概”,语言简约而显露不出文采。
40、而唐代的传奇小说则“叙述宛转,文辞华艳”,小说的主体是人间人事人情人态。
41、蒲松龄借用传奇的特长,来写花妖狐魅,使小说内容精彩且充实,情节离奇而生动,展现出极其迷幻曲折的色彩。
42、二是情节委曲,叙次井然。
43、《聊斋志异》增强了小说的艺术素质,丰富了小说的形态、类型。
44、小说的要素之一是故事情节。
45、文言小说演进的轨迹之一便是由粗陈梗概到记叙委婉。
46、《聊斋志异》中精心结撰的故事多是记叙详尽而委曲,有的篇章还特别以情节曲折有起伏跌宕之致取胜。
47、如《王桂庵》写王桂庵江上初逢芸娘,后沿江寻访苦于不得,再后偶人一江村,却意外地再见芸娘,却又由于一句戏言,致使芸娘投江;经年自河南返家,途中又蓦地见到芸娘未死,好事多磨,几乎步步有“山穷水复,柳暗花明”之趣。
48、《西湖主》写陈弼教在洞庭湖落水,浮水登崖,闯人湖君禁苑、殿阁,本来便有“犯驾当死”之忧,又私窥公主,红巾题诗,到了行将被捉、必死无疑的地步,却陡地化险为夷,变凶为吉,做了湖君的乘龙快婿,极尽情节腾挪跌宕之能事,可以说情节的趣味性胜过了内容的意义。
49、然而,这也只是作者创作的一种艺术追求,《聊斋志异》里也有不重故事情节、乃至无故事性的小说。
50、《婴宁》有故事情节,但作者倾力展示的却是婴宁的性格,其他的人物,如为她的美貌倾倒而痴情追求的王子服,以及她居住的幽僻的山村、长满花木的院落,都是为烘托她那种近于童稚的绝顶天真而设置的;人世以后受礼俗的束缚,“竞不复笑”,也是意味着原本天真的消失。
51、这篇似可称做性格小说。
52、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《聊斋志异》中节选篇章(狼三则)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关键词:
Copyright 2015-2022 华中供销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京ICP备12018864号-26 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